本网讯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以来,全国政协委员满怀热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建真言、献良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认真履职,重点就教育、能源、环境等方面问题发表看法。
政协会议开幕首日,委员谈债转股,姜耀东委员表示债务处置还需打开资本通道。煤炭企业普遍反映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债转股,所需资金量巨大,目前资金来源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保障市场化债转股顺利推进,他建议,一是财政资金予以支持,根据具体实施项目的需要向财政提出资金申领需求,用于成立专项基金认购优先级,作为引导资金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推动债转股的实施;二是鼓励和支持相关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优先股、普通股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三是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对口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同时建议参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将银行持有资产管理公司为实施债转股而发行的金融债券的风险权重定位0%;四是由相关金融机构向财政发行低利率金融债、申请央行再贷款、自主发行长期金融债等。姜耀东还建议,要创造符合市场原则的股权退出环境,充分对接资本市场,设立绿色通道,提升金融机构参与煤炭债转股积极性,促进国有产权高效流转。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姜耀东委员认为今后去产能阻力将会越来越大,化解产能过剩需要较长时间,不能操之过急。他表示“一刀切”式的去产能做法,对先进的生产力是损害和打击,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方式已经破坏了市场公平与效率。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今后应采用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在去产能过程中,政府可设立专项职工安置基金,采取多元化的安置方式。他表示,去产能必须统揽全局、谨慎规划、科学施治;不能简单粗暴,让企业和社会负担过多的决策成本,这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更是一种负责任的心态。
就高校双创工作,姜耀东委员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推动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他建议,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系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府、高校要建立一种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全程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构建与高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与能力;重点放在“教育”上,而不是“创业”上。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改革,注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政府在出台双创高校教育政策时要加强协调性,避免政策雷同、冲突等现象的发生,做好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保障政策的良好实施。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创业服务政策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切实降低大学生创业服务政策的条件限制。要加快建设一支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支持教师到校外工作、研究、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支持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担任兼职教师。要建立政府统筹、高校引领、企业深度参与,政产学研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机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人才进入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指导服务。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要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工作,实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与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齐步走”。高校要致力于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教育的意识植入教职工和学生心中;社会环境方面要加强舆论导向,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政府应为失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一定的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就互联网教育发展,姜耀东委员表示,推动“互联网+”教育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亮点,也是我国创建全民学习型国家、终身学习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发展个性化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线教育能够突破传统时空限制、解决碎片化学习的困难,市场空间巨大,他希望政府能够加强教育引导、政策监管和法律保障,扶持好的在线教育模式,淘汰不良在线教育平台,规范互联网教育市场。
就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问题,姜耀东委员指出,自2013年至今,政府各部门已采取诸多有效措施,治理成效显著,颗粒物年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增加、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酸雨面积持续降低。目前主要问题集中在冬季污染,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在京津冀地区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程,加快“禁煤区”建设、限时淘汰燃煤小锅炉,“传输通道”城市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因地制宜制定散煤治理方案,包括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煤,拓宽洗选动力煤市场,推动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物质能;推动电热联动,充分利用工业余热;推动城镇一体化、农村家用电气化和取暖新能源替代方案,结合扶贫资金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措施。同时,推行非电力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标准。